中西部縫機市場牛市來臨?
深圳市勞動保障局就業管理處一負責人介紹,由于技工匱乏,深圳技術工人工資水平也比普工高幾倍甚至幾十倍。
而與此同時,中西部地區卻正成為沿海地區眾多因為不堪重負而轉移的服裝企業的大后方。中西部服裝業的發展引起了縫制機械企業的極大關注,紛紛加大了在中西部省份的市場開發力度,有些縫制設備制造企業甚至把中西部市場提高到戰略意義的高度,以求在中西部市場中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這一切似乎預示著,中西部縫機市場的牛市即將來臨?
勞動力成沿海服裝業轉移動因
對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服裝業來說,勞動力資源幾乎成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能否留住員工成了大型服裝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籌碼,更成了一些中小型服裝廠賴以生存的基石。縫紉工作為服裝生產廠家的最主要工種,在“民工荒”的背景下成為企業爭奪的重點對象之一。
據了解,廣東省近兩年連續幾次調整了工人最低基本工資,外來務工人員薪酬達到每月950-1100元。在服裝企業,縫紉工的保底工資一般為800-1000元左右,由于企業大多實行多勞多得的薪酬方式,一些從事包縫機、繃縫機作業的縫紉工有時還可以達到每月3000元左右的工資。另外,各服裝生產廠家也紛紛改善工人的生產及生活條件,分別從硬件及軟件設施上加大投入以吸引并留住勞動力。
如今,服裝廠去招工時,一般會派專車把服裝技工從介紹所接送到工廠參觀,了解車間環境、食宿條件、機器設備。有些服裝企業為了穩定員工,還會選擇在每年年初時給回來的員工發紅包或獎金,給返鄉的縫紉工訂購火車票,有些企業甚至還為縫紉工報銷來回飛機票。有些服裝加工企業為了能夠招到縫紉工,不惜開出提供中間人介紹費等條件,只要介紹一個縫紉工并成功做滿3個月的,就支付對方100元到300元不等的介紹費。
但是隨著東部沿海省份勞動密集型企業的逐漸轉型,打工者有了更多的就業選擇。另一方面,服裝作業的強度比較大,從事服裝行業的縫紉工一般需要有一定的身體基礎,隨著年齡的增加,許多熟練的縫紉工在體能上已經達不到服裝工廠的勞動強度,許多縫紉工因為年輕時的勞動強度過重,容易得職業病,從而縮短了自己的勞動力壽命,許多工人不愿意從事縫紉工作。
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以及缺工嚴重等現象使得許多以加工生產為主的中小型服裝廠家不堪重負,瀕臨倒閉。縫制機械行業作為服裝業的上游產業,也深受其影響。據寶石公司廣東佛山市場負責人陳天兵介紹:“今年一季度,許多只有幾十名縫紉工規模的服裝廠常常因為招不到工人而停產,這對客戶主要以小型服裝企業為主的縫制設備企業來說,幾乎是個致命的打擊。”
中西部省份承接服裝業轉移
另一方面,具有土地、勞動力等資源優勢的安徽、江西等中西部省份抓住發展契機,全方位承接東部沿海及發達省市紡織服裝產業的轉移,主動參與國內外大企業的配套分工與協作,營造良好的紡織服裝業發展環境,切實制定有利于紡織服裝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和便利投資服務措施,充分發揮加工能力大、熟練工人多、勞動力價格相對低廉的比較優勢,努力吸引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來投資建廠,以形成紡織工業新增長點,進一步做大紡織服裝經濟總量。
以江西省上饒市為例,江西上饒市委、市政府已把針織服裝業作為市里的重點產業,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利用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帶來的資金、技術吸納散落在外省的本土服裝業人才,積極發展服裝業。在土地、勞動力等方面提供優惠措施。上饒市約有70萬勞工輸出,其中有40萬左右從事與服裝行業相關的工作。勞動力方面,上饒市政府大力培訓縫紉工,并把合格的縫紉工推薦到服裝企業工作。
中西部省份的這——系列優惠政策與內在優勢,使得中西部服裝業發展迅猛。在中國服裝協會發布的《中國服裝行業發展報告2005-2006》中,相關數據顯示,該年度河南省服裝產量同期增長51.37%,江西省達到32.63%,安徽省也有21.52%的增幅。在2006年,江西服裝行業投資同比增長92.19%,成為第五大投資省。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資料顯示,2006年,江西省服裝生產5.3億件,同期增長20.8%,安徽省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產量與同期相比增長23.6%。
同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2006年發布的《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綱要》中,把“推進紡織工業梯度轉移”作為未來五年的重要舉措。《發展綱要》中提出,將積極推進紡織工業梯度轉移,促進東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區產業鏈銜接。另外,國家對中西部崛起的關注,以及針對紡織工業制定的政策,將給中西部地區紡織工業發展帶來契機。據了解,中西部諸省市都將發展紡織工業列入本省“十一五”期間的產業發展戰略當中。
中西部縫機市場尚待成熟
中西部服裝業的發展引起了縫制機械行業的極大關注,紛紛加大了在中西部省份的市場開發力度,有些縫制設備制造企業把中西部市場提高到戰略意義的高度,以求在中西部市場中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而當地的一些地方性展會,諸如“南昌多國縫制設備展覽會”、“中國中部(安徽)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等展會也開始聚集人氣,吸引了國內外諸多縫制設備制造商參加。
標準、寶石、中捷、杰克等品牌先后均在中西部省份舉辦新品推廣會,加大在當地的品牌推廣力度,飛躍集團也加大與中西部省份的接觸,董事長邱繼寶還受聘為合肥市政府顧問,為建立合作雙贏關系達成了廣泛共識。另外,寶石公司還選擇在服裝業發展強勁的江西省拉開了"2007服務年”的序幕,先后在中西部省份成立銷售服務中心,并大力推行“服務營銷”。
寶石公司營銷中心副總經理高文
軍表示,中西部服裝業的崛起是縫制機械行業發展的一次機遇,但是短期內實現銷售量的突破不太可能,縫制機械行業隨著中西部服裝業的崛起而騰飛尚需時日。同時他也認為,本來具有絕對勞動力優勢的中西部同樣也面臨著技工荒的危機。
2006年,江西省“就業和再就業春季招聘洽談大會”在全省共設會場137個,提供就業崗位72萬個,但達成用工意向的僅有20.1萬人次。有關專家均表示,這實際上表明中西部省份同樣也面臨著縫紉工緊缺的現象。安徽省服裝行業協會會長楊萬總在今年年初也表示,2007年安徽將迎來沿海地區服裝企業產業轉移大潮,屆時服裝人力資源將成為爭奪焦點。
同時,許多前往中西部省份投資建廠的沿海服裝企業,只是把生產車間搬往新廠房,把相應的設備也轉移到中西部,使用的仍是從東部沿海的原廠房運來的機器。即使擴大再生產需要添置新設備,首先考慮的也是曾經合作過的設備代理商。
“服裝生產廠家不管選擇在哪個區域購買機器設備,對縫制設備生產廠家來說沒有什么區別,但是由于購買地與設備使用所在地不在同一地區,使得售后服務的及時性得不到保障。”
高文軍說,“對于寶石公司而言,現在重要的是在中西部省份建立并完善銷售網絡,在當地培養和發展一批有潛質的優秀經銷商,提高產品質量,不斷強化服務意識,從而提升寶石品牌在當地的知名度和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