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發(fā)清明日不打烊+清明小課堂
來源:順發(fā)衣車 發(fā)布時間:2019-4-4 10:33:25
記 得 住 鄉(xiāng) 愁 | 留 得 住 情 懷
四月芳菲,是一個讓人心情愉悅的季節(jié),
前有清明小長假,后有五一黃金周,想想就很美好。
當然,這種事情也只能想想,擦干嘴角的口水,還得繼續(xù)辦公干活。
清明日,“順發(fā)” 照常接單生產(chǎn)!!!
只放雙休哦!!!
清明,又稱踏青節(jié)、行清節(jié)、三月節(jié)、祭祖節(jié),節(jié)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
中國人喜歡用食物紀念年節(jié),
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餅,除夕夜的餃子,
惠及了無數(shù)吃貨。
清明,青團自然是最應景的糕點。
第一次吃青團叫做“嘗春”,
掬一大捧綠,吃進嘴里,盡含這無邊春色。

敬崗愛業(yè)、勤奮好學的“順發(fā)君”接下來要跟寶寶們聊聊青團。
明代以后,寒食與清明習俗逐漸融合,
總想找各種理由“吃”的祖宗們,
最終聯(lián)手為我們祭出了這道膾炙人口的美食:青團
清代時任高級美食評論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描述青團“搗青草為汁,和粉作粉團,色如碧玉。”
“青團子”小課堂
江南的青團大多以艾草為主要材料,但臺州(包括溫州)的青團有其獨特之處,那就是采用4月嫩芽剛發(fā),鮮美多汁,草腥味也不重的“棉青”(學名鼠曲草),來做青團。
在臺州,摘青,包青團,啜(吃)青團,是家家戶戶臺州人過清明必有的項目。棉青搗爛后,小麥粉糯米粉摻聚一起就可做各種形狀的青團了,通常圓的叫青團,扁的叫青餣。“餣”是古字,普通話讀yè,第四聲。釋義是糕餅或糍粑類食品。
順發(fā)君提醒:假日除了掃墓思念故人,也別忘踏青春游哦!
最后再加一句給力的
中國順發(fā) 智慧縫紉